首页资讯

三工视频 · 新360行之生成式人工智能导演丨AI不是对手,而是超级助手

时间:2025-07-26 16:41 作者:随散飘风

三工视频 · 新360行之生成式人工智能导演丨AI不是对手,而是超级助手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从早期的简单图像生成到如今能够创作高质量视频内容,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已从实验性探索走向商业化落地。在这一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导演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从业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片场调度,而是通过AI工具“讲戏”,输入精确的提示词,调整镜头语言,优化视觉效果,最终生成符合艺术表达的作品。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先力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单元金奖作品《溯洄记》的导演王行健和杨小鲁,正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溯洄记》完全依托AI技术制作完成,从剧本视觉化到成片渲染,AI贯穿制作全流程。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技术迭代的惊人速度,更折射出创作者与AI关系的深层思考——当机器能生成图像时,导演的核心价值究竟何在?


“两年前的AI连手指都画不好,人物移动更是灾难,现在却能让观众真假难辨。”王行健在采访中肯定了AI的进化速度,但他强调,技术缺陷从未阻碍创作,“就像摄影师要规避镜头畸变,有经验的导演懂得如何引导AI扬长避短”。《溯洄记》中那些充满禅意的超现实场景,正是团队通过数次参数调试与人工筛选的结果。

对杨小鲁而言,AI最震撼的并非效率,而是其打破想象边界的可能性。她曾用AI还原梦境中的场景,“当虚幻的画面突然具象化,那种震撼如同触碰神性”。这种体验让她意识到,AI不仅是工具,更是延伸人类感知的媒介。不过她坚持认为,情感表达始终需要人工介入,“AI能让动画制作效率提升50%,但镜头语言和剧本的灵魂必须由人赋予”。


在技术狂潮中,两位导演不约而同地回归创作本质的探讨。王行健以照相与绘画的嬗变类比:“当AI承担了奇观制造,导演更应该去捕捉真实的情感瞬间。”杨小鲁则将AI比作“想象力加速器”,认为其价值在于解放创作者重复劳动,让人力投向更具创造性的叙事构建。


面对“AI替代论”,两位导演展现出谨慎的乐观,王行健笑道,“AI目前的缺陷也好,局限也罢,人类将会用其独有的感受和情感来驾驭。”杨小鲁则描绘出更协作化的图景:AI处理批量渲染,人类专注情感决策,这种分工或将重塑影视工业流程。这场人机协作的影像革命,或许正在重新定义着“导演”的职业内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冠一 王羡茹)

Top

1、英特尔业务重组加速,计划分拆网络部门为独立公司,英特尔组织架构图

2、该不该允许外卖骑手进高校?校园外卖的“最后一公里”卡在哪里?

3、雅下工程令世界惊叹,但它的意义仍被很多人低估了,zhai雅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floome.cn/BMS/detail/sjajrr.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随散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