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7 12:25 作者:挽歌中的流年
宋鲁郑:承认巴勒斯坦国,马克龙可不是为了加沙平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在加沙走廊陷于恐怖大饥荒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24日宣布,法国将于9月份联合国大会开幕之际,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由此,法国也将成为西方G7集团中第一个承认的国家。
表面上看,马克龙此举的背景是加沙遭受的苦难。他宣称:“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结束加沙战争,救援平民。”为此“我们必须最终建立巴勒斯坦国,确保其可持续性,并通过接受非军事化并全面承认以色列,使其参与到中东地区所有人的安全中来”。
确实,加沙的悲惨情况正如英国首相斯塔默7月24日所说的:加沙走廊正遭受“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无法辩解的”人道灾难,要求以色列立即给人道援助放行。
对于国际关系来讲,当一个国家要做一件事,它要选择一个时机,以确保成本最小、收益最大,马克龙显然抓住了这个机会。当然任何国家的外交都是服务于本国利益,利它不过是副产品。
从法国的利益出发,马克龙此举的考量主要有四。
首先,恢复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二是法国和欧洲的能源来源多样化,不仅俄罗斯就连美国都成为全球能源的主要提供国。特别是法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来自本国的核电站,长期占比超过70%。2014年法国决定将核电占比从当时的73%下降至2025年的50%,但到俄乌冲突爆发前仍高达62%。后来为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不得不重新扩大核电,到今天又重新达到70%的比重。
2023年哈以冲突爆发以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直至发展到以伊对抗。但在这个过程中,法国和欧洲仿佛一个看客,完全丧失了对中东的影响。
那么,法国为什么要重新恢复在中东的影响力呢?主要也有两个原因。
一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导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发生了严重的能源危机。政府甚至不得不在冬天对全国取暖温度进行限制,我曾在此期间因公务拜访去过总统府,也感觉寒冷。法国由于有核能,按理说境况相对好一些,但仍到了这种地步。
尤其重要的是,能源价格飞涨严重打击法国和欧洲的再工业化,竞争能力完全无法和其他对手相比。不仅如此,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法国也积极投身于该领域的发展,但人工智能同样要消耗大量电力,而法国先天不足。所以在失去俄罗斯能源市场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不得不重新转向中东。
二是自特朗普2017年执掌白宫后,奉行实力和金钱原则,以各种手段强迫各国购买美国产品,包括军售。拜登上台后,更是借围堵中国之名,抢走法国和澳大利亚高达600亿美元的潜艇订单。
为此,法国只能更加积极向全球拓展军售市场,目光自然转向既不太平又有钱的中东。现在法国在中东的武器出口名列全球第二,卡塔尔、埃及、阿联酋、沙特都是其主要客户,仅次于美国。
当然,法国和欧洲作为全球重要的力量,面对中东激荡的局势竟然被排除在外,也是对其全球大国地位的威胁。
马克龙和特朗普的暗暗角力
法国和美国同属西方阵营,但自二战结束后到今天,双方存在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和战略利益冲突。
二战战败令法国由一个世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因此它的最高国家利益就是恢复其原有的大国地位。美国则由一个区域强国成为世界霸主,它的最高国家利益就是维持这种地位。为此,美国一方面要遏制苏联,另一方面也要西方一统于它的号令之下。美国通过军事占领,控制了德国和日本,又通过马歇尔援助和建立北约控制了西欧多数国家。
从法国的角度来看,冷战终结导致其国家地位严重下降:不仅失去了苏联和中国牌,德国也获得统一,欧盟随之扩大,法国在欧盟的权力和份量被稀释。此外,辉煌三十年后,法国的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在国力相对衰落的情况下,它更需要借助外部环境。只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独大的局面,使得法国无力可借。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迅速崛起,世界又重新进入两极世界:中美战略博弈成为国际社会的主线。
所以马克龙突然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立即引发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烈抗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美国“强烈反对马克龙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同时声明:“这样鲁莽的决定只会助长哈马斯的政治宣传,挫败和平进程,是对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受害者的一记耳光。”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天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毫无影响力。
1、体育生读完研究生出来和本科有什么差别,体育生读研好处大吗
2、粮食是问题,但不是决定当时战争模式的主要原因,粮食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战略武器
3、关于懂车帝的测试,不能对事实视而不见,前提是分清什么是事实,懂车帝是真实价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