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9 04:28 作者:东邪007
新82无后坐力炮据说量产!,82mm无后坐力炮
新82毫米无后坐力炮参加了两次航展,该炮采用线膛结构,钛合金内衬筒,外层是碳纤维层,被誉为中式 “古斯塔夫”,但一直没有看到正式装备使用的信息,而现在据说厂家开始批量生产,因为航展上展出的 PBW001E 型无后坐力炮系统来看,“E” 为出口之意,表明该武器有外贸版本,所以是用来内装还是外贸就不得而知了。
东大国对这种步兵伴随火炮一直比较重视,从50年内到80年代装备过57到82毫米多种型号,也参加过多次战斗,在很多战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对火力点,地堡采用直瞄射击,命中率高,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做到首发命中摧毁效果,但82无后坐力炮在在步兵部队主要任务是反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步兵团步兵营都有82无后坐力炮单位,82破甲深度在400毫米,根本无法穿透主战坦克的前装甲。所以后来就装备了98式120毫米火箭筒据说破甲厚度达到了800毫米,代替了82无后坐力炮。而新82无再次出现,还是因为步兵队伴随火力支援的刚需。
虽然现在单兵火箭筒普遍装备,但存在射程近,威力不足的缺点,但代替不了无后坐力破障,攻坚的作用,在俄乌战场上现在也都是班排一级近距离作战,在这些轻型肩射无后坐力炮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新 82 无后坐力炮也很可能装备国内部队,甚至有观点认为其可能取代98式120火箭筒,成为我军下一代班一级的标准配置。
难加工的钛合金衬管
东大钛加工的板材、棒材和管材产量为 17.2 万吨,占全球 26 万吨总产量的66.2%。但钛合金可不是那么容易加工的。它在常温下的强度就不低,抗拉强度能达到 800-1200MPa,已经接近中碳钢了。而且它的高温强度衰减很慢,在 300-600℃时,还能保持常温强度的 80% 以上,反观钢在 200℃以上强度就会明显下降。机加工时,刀具需要克服极大的切削抗力,切削力比加工 45 钢还要高 30%~50%,刀具刃口很容易因为 “过载” 而出现崩刀的情况。
更棘手的是钛合金的导热性能很差,它的导热系数仅为 45 钢的 1/5、铝合金的 1/10。加工时产生的切削热很难通过工件或切屑散发出去,90% 以上的热量都会集中在刀具刃口附近,而加工钢件时,只有 50%~60% 的热量会聚集在那里。热量大量聚集会导致刀具刃口温度骤升,最高能达到 800-1000℃,这远远超过了硬质合金刀具的耐热极限。像 WC-Co 硬质合金这类刀具材料,在这样的高温下容易发生 “晶粒长大” 或氧化现象,锋利度会快速下降。
接下来再说说薄壁身管加工中常用的斜轧穿孔工艺。这种工艺适合加工中小直径的薄壁管,比如直径在 30~200mm 的管子。
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通过两个倾斜的轧辊(倾斜角度在 6-12°)带动管坯旋转着向前移动,同时顶头从管坯中心穿过,就像给管坯 “穿洞” 一样,把实心的坯料轧制成空心的毛管。然后进行精细加工后才能造出合格的钛合金衬管除了斜轧穿孔工艺,钛棒材还可以用深管加工的方式,也就是通过钻孔来制作。不过,钛合金薄壁管加工时,稍微受力就很容易变形,这无疑又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在衬管精加工后会加工硬化问题,还需拉出膛线,这个也是一样难弄。造价很高。
所以采用钢制衬管+玻璃钢外层的古斯塔夫M3式火炮采购单价1万美元,但采用钛合金衬管+碳纤维外层的M4价格达到2万美元以上,这么高的代价是从M3的9.5公斤降低到了6.7公斤,而这个减重是通过共同优化新尾喷管,高强度碳纤维外层得到的,而钛合金衬管只是减重1.1公斤,经济上来说不是太划算,,由于新82无是批量装备,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如果采用钢制衬管也就是7.8公斤重量,现在步兵部队机械化程度提高,对于重量也不再那么敏感,而最重的不是炮而是弹药,两发炮弹加上外包装携行具比炮还重,而钢制衬管寿命更长,这个是作者建议。
新82无后坐力不是怀旧,虽然现在无人机到处乱飞乱炸,但却不适合在小编队,近距离突击作战使用。而无后坐力炮400米内和狙击步枪一样准,指哪里打,而是有着很强的战场价值!
【扇歌 - 科幻平台 更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