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Vlog:感受千年石窟的历史回响,石窟千年记忆与对话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绝壁之上,大大小小的窟龛,浓缩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证资料。2345个窟龛、11万余尊石刻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在夹岸两山镌刻下沧桑的历史印记。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其历史文化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用“三个最”高度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翔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如今,龙门石窟已从抢救性保护为主转变为预防性保护为主。为了让龙门石窟“芳华永驻”,守护者们为11万余尊造像建立数字化档案。
石刻用最古老的方式,留下不朽的文明,其承载的历史印记,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导:马牧旺青、张旻曦、刘书含
记者:刘春晖、马牧旺青、尚昆仑、姜亮、袁月明、任卓如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1、(乡村行·看振兴)国道219线“零公里”处 边陲村落焕发新生
3、河北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3.32亿平方米建设用地可安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