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承认巴勒斯坦国,马克龙可不是为了加沙平民
在加沙走廊陷于恐怖大饥荒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24日宣布,法国将于9月份联合国大会开幕之际,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由此,法国也将成为西方G7集团中第一个承认的国家。
目前全球已有至少142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算是一个晚到者,就是在西方阵营里,一年前爱尔兰、西班牙和挪威已率先在欧洲迈出这一步。尽管如此,考虑到法国在西方和全球的特殊地位,此举还是立即引发全球效应。
表面上看,马克龙此举的背景是加沙遭受的苦难。他宣称:“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结束加沙战争,救援平民。”为此“我们必须最终建立巴勒斯坦国,确保其可持续性,并通过接受非军事化并全面承认以色列,使其参与到中东地区所有人的安全中来”。
马克龙还呼吁立即停止加沙战争,释放所有人质,大规模救援加沙平民。同时“必须保障哈马斯解除武装,让加沙走廊变得安全,并重建加沙”。
确实,加沙的悲惨情况正如英国首相斯塔默7月24日所说的:加沙走廊正遭受“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无法辩解的”人道灾难,要求以色列立即给人道援助放行。
对于国际关系来讲,当一个国家要做一件事,它要选择一个时机,以确保成本最小、收益最大,马克龙显然抓住了这个机会。当然任何国家的外交都是服务于本国利益,利它不过是副产品。
首先,恢复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自希拉克时代结束后,法国包括欧洲在中东的影响力迅速下降。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那么,法国为什么要重新恢复在中东的影响力呢?主要也有两个原因。
一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导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发生了严重的能源危机。政府甚至不得不在冬天对全国取暖温度进行限制,我曾在此期间因公务拜访去过总统府,也感觉寒冷。法国由于有核能,按理说境况相对好一些,但仍到了这种地步。
尤其重要的是,能源价格飞涨严重打击法国和欧洲的再工业化,竞争能力完全无法和其他对手相比。不仅如此,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法国也积极投身于该领域的发展,但人工智能同样要消耗大量电力,而法国先天不足。所以在失去俄罗斯能源市场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不得不重新转向中东。
二是自特朗普2017年执掌白宫后,奉行实力和金钱原则,以各种手段强迫各国购买美国产品,包括军售。拜登上台后,更是借围堵中国之名,抢走法国和澳大利亚高达600亿美元的潜艇订单。
当然,法国和欧洲作为全球重要的力量,面对中东激荡的局势竟然被排除在外,也是对其全球大国地位的威胁。
其次则是针对美国。
法国和美国同属西方阵营,但自二战结束后到今天,双方存在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和战略利益冲突。
法国要想恢复大国地位,就必须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要想一统西方,就必须牢牢控制住法国,双方的国家战略利益可谓南辕北辙。整个冷战期间,表面上法国仍然是西方的一员,却是一再挑战美国战略利益的国家。
法国国际关系学者格鲁塞在《法国对外政策》一书中指出:这一时期“法国一直在寻求支撑点以便对付美国”。为此,法国退出北约、和苏联建立特殊关系、和中国建交、反对美国对拉美后院的干涉、批评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是不义的战争(这期间法国不仅派代表和北越会谈,甚至胡志明去世时,总统蓬皮杜派特使参加他的国葬)。
从法国的角度来看,冷战终结导致其国家地位严重下降:不仅失去了苏联和中国牌,德国也获得统一,欧盟随之扩大,法国在欧盟的权力和份量被稀释。此外,辉煌三十年后,法国的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在国力相对衰落的情况下,它更需要借助外部环境。只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独大的局面,使得法国无力可借。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迅速崛起,世界又重新进入两极世界:中美战略博弈成为国际社会的主线。
所以马克龙突然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立即引发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烈抗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美国“强烈反对马克龙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同时声明:“这样鲁莽的决定只会助长哈马斯的政治宣传,挫败和平进程,是对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受害者的一记耳光。”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天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毫无影响力。
1、脱口秀真正的泥潭,是不敢说,脱口秀真正的泥潭,是不敢说的
2、打造藏滇中南半岛孟加拉输电大通道,孟加拉国与中国合作建火电站的优势
3、哈登为休斯顿迪纳摩球员赠送签名鞋,前者为迪纳摩小股东,哈登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