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关键行业,中国电子云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中国电子云是国企吗
7月26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电子云主办的“中国电子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中国电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桂荣,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张成金,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等出席活动。论坛汇聚政产学研用等领域代表,围绕数智产业发展、AI创新应用等议题深入交流,共探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路径。
王桂荣在致辞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非常火热,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最新方向。中国电子正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建立了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构建了以飞腾、麒麟、达梦、中国电子云、中国长城为代表的全栈信创底座,并积极落实“数据要素×”行动,在数据资源利用与价值激活上进行了诸多探索。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体系核心组成,自主研发了集通算、智算、超算一体的CECSTACK专属云平台,为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供高效算力支撑,打造了全链路AI解决方案,将助力在政务、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打造行业大模型,为“人工智能+”行动加快落地注入新动力。
郑纬民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算力、数据、生态等领域都面临着挑战。在此挑战与机遇并存节点,他认为核心要聚焦两件事,研制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与提高国产智算系统的可用性和好用性。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能够让更多人能用上AI、用得起AI,如KTransformers系统通过以存换算的方式,让AI变得触手可及。在国产智算操作系统提升方面,郑纬民认为不仅要构建类CUDA系统,打破对国外生态的依赖,同时也要做好并行系统、编程框架等10个关键软件,让国产硬件的算力充分释放。最后,郑纬民表示企业拥抱AI有章可循:找准核心问题、用好高质量数据、微调基础大模型即可见效。
在签约仪式环节,中国电子云与中国长城、沐曦股份共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仪式;并分别与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东航数科、南航数科、中国五环、中智股份、侨银股份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以数赋智 解锁数据驱动AI千行密码
在“数据驱动AI”主题分享环节,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中国铝业集团首席信息官谢海、东航数科董事长高志东、广州国家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邵健围绕其所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实践与探索展开分享。
孟令杰介绍了我国遥感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及AI协同建设成果。他表示,在国家航天局和国家数据局大力指导下,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正联合中国电子云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遥感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统筹在轨民商卫星资源,打造民商体系化遥感观测服务能力,持续数据供给。在数据治理方面,该数据空间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形成了基于航天行业管理与商业共赢的高质量数据标准规则,支撑遥感数据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并通过AI协同破解“样本孤岛”,统筹样本库与算力,赋能智慧城市管理、农业估产等多元场景,推动遥感数据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生态繁荣。
邵健围绕高质量可穿戴设备数据及AI数字标志物发掘展开分享,他表示,数字标志物是可穿戴设备实现主动健康价值的核心,能反映健康状态,实现早期风险预警。但当前可穿戴设备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如心率误差可达28.7bpm,严重阻碍医疗级数字标志物发掘。为解决可穿戴设备“数据质量”问题,当前广州国家实验室正建设一个25万人规模的高质量多模态数据资源库,依托多模态数据和高质量可穿戴数据,希望发掘出能反映呼吸疾病早期进展的数字标志物,实现对于相关病症“预测风险”,在不久的将来,高质量数据集也将覆盖更广泛的健康场景,让数据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让“主动健康”从理念变成现实。
智涌千行 AI创新应用重塑产业未来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副总经理宁宇在会上发布新华财经专业终端(智能一体机)。产品搭建了“算力+模型+数据+平台+应用”的“五位一体”架构,先期聚焦银行对公业务,开发覆盖“获客、识客、鉴客、留客”全流程的智能工作台,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开箱即用,支持用户数据本地化处理,让AI能力与业务场景充分融合,定义智能金融信息服务新范式。产品以新华财经国家金融信息平台的数据底座为支撑,保障了数据信息的权威可信,同时结合中国电子云“云数智”全产业链优势,搭载了国产服务器及算力芯片,兼容国内前沿大模型,满足安全使用需求。双方将持续研发创新产品,打造连接AI技术与信息价值的“智能枢纽”,推动金融、企业、政务等领域数智化转型。
尹琳在分享时表示,中国五环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下属企业,其拥有60余年行业经验与全球领先的尿素专利技术,目前正全力打造“数智五环”。当前,中国五环正以“1-4-6-4”框架推进数字化转型,自2022年起有序开展战略规划、平台建设、数据治理等工作,构建坚实数据底座。在此基础上,完成DeepSeek等大模型部署,在应用方面,中国五环正与中国电子云深度合作,共建多模态数据治理、模型开发与应用开发三大AI底座,联合攻关相关课题,打造“五环智脑”,助力中国五环从传统工程公司向“技术+工程”复合型央企转型,树立化工工程行业数智化标杆典范。
倡议围绕:统筹技术研判,构建创新指引体系;优化国产算力生态,筑牢自主可控根基;推进行业侧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进行业创新应用建设;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构建人才培养矩阵五个方面提出,共同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2、《南京大屠杀档案》首次完整入藏日本高校,南京大屠杀从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