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9 21:55 作者:驿路羁旅
蒂亚戈·诺加拉:主动赴美请求制裁祖国,特朗普的巴西跟班“帮”了卢拉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蒂亚戈·诺加拉】
最近几周,西方知名智库和北美主流媒体持续不断地散播对金砖峰会的唱衰言论。其中一个论调就是,金砖的扩员使得成员国无法在重大全球议题上达成共识,中俄两国领导人未能出席峰会,在他们看来,就是证据。
然而金砖国家达成了多项协议,峰会主要成果文件《里约宣言》展现了成员国捍卫多边主义与世界和平的坚定历史性立场。
就特朗普对巴西的特定攻击而言,必须将其置于本届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整体战略框架中理解。该战略不仅着眼于遏制中国崛起与全球多极化这一显性目标,更折射出重塑拉美政治力量格局的深层意图——而推动巴西总统领导权可能发生的变更,正是这盘棋局的关键落子。
美国对劳工党政府的敌视由来已久
事实上,美国针对卢拉及其盟友实施政权更迭策略的企图可追溯至多年前。其最成功的尝试当属动摇迪尔玛·罗塞夫政府的统治——尤其在2013年6月大规模抗议爆发后。通过资助鼓吹新自由主义经济议程的反动政治团体及青年运动,美国及其代理人助推了所谓“反腐败”抗议浪潮,为2016年迪尔玛遭弹劾铺平道路。与此同时,同样受美国势力支持的“洗车行动”借违法滥权调查(后经证实存在欺诈与非法行为)重创巴西石油公司,摧毁多家大型建筑企业,最终导致卢拉锒铛入狱。
一切似乎按计划推进:无论是针对曼努埃尔·塞拉亚(洪都拉斯)、费尔南多·卢戈(巴拉圭)的传统政变,还是对迪尔玛·罗塞夫(巴西)的“软政变”;毛里西奥·马克里在阿根廷选举中击败基什内尔主义;后查韦斯时代的委内瑞拉陷入政治经济危机——这些都被视为该战略得逞的征兆。
然而北大西洋资本主义体系的结构性危机很快反噬美国本土。特朗普意外击败希拉里当选总统,使那些期待美国重塑全球及地区多边秩序的盟友陷入孤立。取而代之的不是多边主义复兴,而是单边主义狂潮与全球极右翼政治运动的强化——其中许多甚至挑战本国传统保守势力——最终酿成英国脱欧、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等戏剧性局面。
美国操纵美洲国家组织和利马集团【1】,在委内瑞拉扶植傀儡胡安·瓜伊多自封“临时总统”的同时,强化对委内瑞拉和古巴的制裁与经济绞杀,企图扼杀玻利瓦尔革命。“法律战”也成为颠覆进步领导人的工具,针对拉斐尔·科雷亚(厄瓜多尔)、埃沃·莫拉莱斯(玻利维亚)、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阿根廷)等人的政治化司法诉讼频发。2019年玻利维亚发生肮脏政变,在美国直接支持下(甚至得到埃隆·马斯克等亿万富翁公开纵容),埃沃·莫拉莱斯被迫下台。
就美国对玻利维亚的政变,马斯克在X回复称:我们想让谁下台就让谁下台!不服憋着 Twitter截图
正是在此背景下,巴西既成事实地维持了对卢拉的非法监禁,而雅伊尔·博索纳罗在特朗普战略师史蒂夫·班农明确支持下意外当选。博索纳罗政府集结了巴西右翼最反动极端的势力:从“芝加哥男孩”保罗·格德斯出任经济部长,到主导“洗车行动”、负责卢拉冤案的偏颇法官塞尔吉奥·莫罗(其缺乏公正性早已昭然若揭),其执政团队与支持者中更充斥着大量现役及退役军官,其中多人公开为巴西军政府(1964-1985)辩护。
历史进程再次打破了美国与拉美保守势力间的默契。2021年拜登当选后,其民主阵营与特朗普派极右翼的国内对立加剧,促使美国调整对拉美政策。之前民主党人旨在推翻所有左翼政府(无论其多么温和),而拜登当选之后则优先削弱特朗普主义在该大陆的盟友。拜登政府与博索纳罗当局关系迅速恶化绝非偶然。与此同时,巴西因抗疫政策失当沦为全球新冠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政府支持率暴跌;紧缩政策加剧社会动荡,贫困率与极端贫困率攀升;工业部门饱受意识形态化外交政策(仅偶尔闪现务实姿态)的伤害;甚至保守派中产阶级也纷纷反对科学否定论与极右翼的专横行径。
极右翼在巴西的准霸权就此崩塌。卢拉凭借无可争议的号召力团结多元力量,自证清白并揭露针对他的司法构陷——这场阴谋的终极目标实为摧毁国家主权与发展道路。
获释后,卢拉立即领导广泛民主阵线迎战2022年大选。在工会、社会运动、中产阶级乃至资产阶级重要派系支持下,他与昔日对手杰拉尔多·阿尔克明组成巴西总统选举史上最广泛的联盟(后者作为副总统候选人,象征着各种异质力量在反对博索纳罗野蛮的新自由主义上的团结)。极右翼虽以微弱差距败选却拒绝承认结果,最终在2023年1月8日发动未遂政变,暴徒冲击巴西利亚行政、立法、司法机构总部,同时煽动军队夺权。
卢拉重返政坛与左翼重掌权力,固然与其卓越的民众动员能力密不可分,但胜利的核心政治因素超越单纯民意支持:正如他的前两任期那样,关键在于构建涵盖中产阶级保守派、工业与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广泛阵线。选举期间形成的团结在反政变斗争中进一步强化——甚至包括曾支持博索纳罗的群体。然而这种共识正逐渐松动。
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充满矛盾:一方面,劳工党主导的务实议程使国家运作能力复苏,经济增长、社会计划重启、负责任且具普遍性的外交政策成为卢拉第三任期标志;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桎梏直接源于难以突破新自由主义约束(支出上限、正统经济政策、央行自主权及超高利率),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个脆弱而异质的联盟框架内。
2024年市政选举中,传统右翼与博索纳罗派极右势力在州府与大城市的压倒性胜利,使2026年巴西大选的政治光谱与预期持续右转。而2024年11月特朗普在美国的胜选,更通过资金、政治与后勤支持显著增强了巴西反动势力的力量。
与此同时,对2023年“1·8未遂政变”的调查取得突破:博索纳罗及其核心圈子,甚至部分军方人员不仅涉嫌政变阴谋,更可能策划刺杀卢拉总统、阿尔克明副总统及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亚历山大·德·莫拉伊斯。联邦警察与最高法院联合调查揭露了秘密会议、政变草案、策反高级军官及博索纳罗执政时期巴西情报局(ABIN)的非法监控行动。
2023年年初巴西卢拉总统就职后,1月8日发生巴西版“国会山”冲击事件
随着博索纳罗被裁定无资格参选2026年大选,右翼陷入候选人纷争。其子爱德华多·博索纳罗辞去议员职务赴美,与特朗普共谋恢复其父参选资格的策略。而博索纳罗主义中的务实派开始与传统右翼结盟,支持圣保罗州长、前博索纳罗内阁成员塔西西奥·弗雷塔斯竞选。最新民调显示卢拉政府支持率显著下滑、右翼在各选举情境中前景看涨,更为两派势力注入强心剂。
反极右翼投降主义的广泛民族阵线正在建立
曾与政府疏离的巴西资产阶级如今与卢拉及内阁部长们坐到了一起,共同应对特朗普主义的攻击。国会中,博索纳罗的死忠分子陷入为美国制裁辩护的荒谬孤立境地,甚至将最保守的议员推向政府一方。最终,最具影响力的私营媒体集团也表态支持卢拉对抗美国威胁:《圣保罗页报》发表社论谴责博索纳罗派的投降主义;环球集团旗舰新闻节目《国家日报》为卢拉提供向全民直接发声的广阔平台。最新民调显示:政府支持率显著回升,博索纳罗及其盟友声望暴跌,卢拉在2026年大选各类情境中的胜算大幅提升。
卢拉的民调支持率上升
整个过程暴露出特朗普侵略性外交政策的严重局限。他企图在拉美强推政治社会力量的保守主义重组:借“新冷战”辞令来施压各国,削弱对中国的合作(如威胁巴拿马政府“若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影响不缩减,将武力夺回控制权”);同时对进步政府实施隐蔽破坏,升级政权更迭、经济扼杀等手段,并肆意扶植反动极端势力。哥伦比亚近期披露,白宫接触前外长阿尔瓦罗·莱瓦以协助执行对现任佩特罗总统的政变,便是明证。
与绝大多数拉美领导人(或许除了哈维尔·米莱这类美国傀儡)一样,即便巴西资产阶级最保守的派别也不愿屈从华盛顿的反华压力,更遑论攻击巴西参与金砖合作。面对赤裸裸以经济威胁干涉内政的行径,他们毫无屈服之意。在此背景下,卢拉宣布可能根据《经济互惠法》实施对等贸易制裁——该法案曾为保护民族工业免受歧视性待遇而启动,如今获得国会、商界和霸权私营媒体支持推进。
需特别强调:不同于北大西洋发达国家及其盟友,在拉美乃至全球南方,民族主义与爱国力量绝非排外或法西斯主义,而是反抗帝国主义对主权的侵犯。整个20世纪,拉美各式民族-民众运动(汇聚不同社会阶级的异质力量)都体现了这种时而不稳定却真实存在的团结,共同抵抗美国对其“后院”的干涉。
特朗普及其巴西极右翼跟班挥舞“大棒”的威胁,反而违背其狭隘利益,强化了卢拉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凭借这个联盟的支持与巴西民众组织运动的力量,无论通过政变手段还是2026年大选使巴西屈从华盛顿意志的图谋,终将失败。
注释
【1】1985年7月29日,秘鲁、巴西、阿根廷、乌拉圭4个拉美国家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会议,成立了“支持孔塔多拉集团阵线”,即利马集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2、“娃哈哈系”赚的盆满钵满,摆在杭州国资面前的却是一只空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