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8 12:08 作者:二狮兄
陈相秒:特朗普对小马科斯的这番话,不是反常,而是“吃定”菲律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相秒】
进入2025年7月,此时距离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已经过去超过13年,美菲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也已过去11年。
十年弹指一挥间,南海形势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冷战结束之后前所未有的。
菲律宾国内政局更迭带来的外交政策,几次三番过山车式的变化,对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打破了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
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及国际社会总是在密切观察着美国、菲律宾政策的变化,盼望两国能回调政策,给南海重回“黄金十年”(2002-2012)带来一线生机。
这种盼望在价值取向上是基于“善意”,却与权力现实主义格格不入。美国的南海政策趋于稳定,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也难再有改观。
眼下所呈现的格局是美国精心设计和推动构建的,其唯一目标显然是以最低成本和代价维持霸权收益,而赢得对中国的竞争便成为其中应有之义。
“貌离神合”:美菲面上分歧不会改变趋同本质
双方表面上看是围绕关税问题交锋,而实际上菲律宾可以牺牲经济利益,来换取美国军事安全上的支持。美国也并不关心美菲无足轻重的双边贸易逆差,更加在意菲律宾维持遏制中国马前卒的角色,两国外交政策方针趋同大于差异。
表面上,美菲关系出现裂痕。从菲律宾角度看,小马科斯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不确定表示担忧。
安全上,美国对外援助的全面收缩与小马科斯希冀以美国军事援助和政治外交支持推动国防现代化的迫切期望之间的鸿沟有扩大态势。特别是小马科斯政府显然不满足于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的口头“安保承诺”,希望能获得特朗普政府系统的肯定性支持。
菲律宾总统投资和经济事务特别助理弗雷德里克·戈和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罗克在7月24日的联合声明中称,美国对菲律宾的“对等关税”是东南亚第二低,仅次于新加坡的10%,邻国面临的对等关税则从19%到40%不等,修改后的关税税率将使菲律宾成为与美国贸易中最具竞争力的东南亚经济体之一。
因此,菲律宾并不会因为对等关税而惹怒特朗普政府,并试图以尽可能的妥协来换取美国在军事和安全上的支持,确保“以美制华”战略不受影响。
同样,菲律宾是美国稳固第一岛链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从南部策应台海战场并重建威慑力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特朗普政府不会因为区区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失去”菲律宾。从这个层面看,小马科斯政府与特朗普政府之间是“貌离神合”。
在防御重点上,从过去的以打击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渐渐过渡到应对中国在南海及台海的挑战。在战略设计上,从独立自主的国防战略,向“美菲同盟为轴、多元化军事合作为和自主国防现代化为辅”的战略转变,以美菲军事同盟为核心,强调菲日、菲澳等其他双边安全合作的重要性,并在这些国家的帮助下,构建现代化的非对称性力量体系。
在此背景下,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诸盟友很少有像菲律宾这样,将所有领域的赌注都压在美国身上,并且是以对海上邻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采取对抗性战略。
7月中下旬以来,从美国国务院“多边主义办公室”裁撤南海问题顶级专家,到特朗普在会见小马科斯时宣称“不介意菲律宾和中国融洽相处”,特朗普政府针对南海问题和中菲关系释放出“诡异”的信号。但这些绝对不能理解为美国降低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及未来该地区的可能投入,反而表明:美国已经获得了在菲律宾的地缘战略价值,完成了在南海的地缘战略布局。
第一个圆圈横跨南北、东西纵深,即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到南部,覆盖整个南海,同时向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纵深推进。特别是美军依靠在菲律宾的8个海军、空军军事基地,侦察机、无人机、无人艇等可以便利、快速实现在南海的抵近侦察任务。同样,凭借在菲律宾的“堤丰”导弹系统,美军将对中国的战略威慑推进到第一岛链以内。
第二个同心圆是以南海为中心,向台海、南太平洋地区延伸威慑。美国拜登政府新增的4个在菲军事基地中,其中3个在菲律宾北部地区,位于三巴海峡沿岸,剑锋直指台海,意图为“台海有事”做好两栖作战、空中打击、海上援助和支持、运输补给等方面准备。
同时,菲律宾西面是南海、东面是南太,与美国关岛-澳大利亚军事基地群内外衔接,共同构成美国本土安全的两道“防火墙”。尤其菲律宾是美军在关岛-澳大利亚军事基地群发挥屏障作用的前提条件。
3、南方网评: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全民防蚊是关键,基孔肯尼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