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顶流颜值网红,消失的90天,消失的90后

时间:2025-07-24 05:46 作者:优文

顶流颜值网红,消失的90天,消失的90后

作者 | 弗兰西斯哈

来源 | 她刊

“我已经不再纠结于向别人证明什么,只想知道自己到底还有多少可能。”

头部网红“迅猛龙 特蕾莎”(本名许锴蓥),因在个人纪录片中与考研名师刘晓燕的一场深度对谈,再次出圈。

从今年4月到7月,围绕“迅猛龙考研”的讨论从未停歇。

为什么一个颜值主播的考研上岸,会引发如此长时间的讨论?

我们本能地对“靠颜值吃饭”的人抱有偏见,却又敬佩那些凭学识立足的人。当一个人既有资源,又肯努力时,舆论便在“欣赏”与“质疑”之间来回摇摆。

回望迅猛龙的成长轨迹,考研并非一个网红的心血来潮。她既是流量时代的产物,也是东亚家庭教育下成长的缩影。

流量巅峰时,她按下暂停键

7月13日晚,头部网红“迅猛龙 特蕾莎”(本名许锴蓥)在社交平台晒出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视频,短短几个小时便登上热搜。

这个曾因“厦门林志玲”称号走红的颜值博主,再一次用出乎意料的方式闯入大众视线。

那份录取通知书背后,是她在流量巅峰期做出的选择:停播90天,拒绝所有商务合作,放弃数百万元收入,只为全力备考。

而这一纸凭证,也成了她完成二次破圈的关键。

她的人物纪录片随即刷屏网络。

面对镜头,她谈到外界的质疑,直言:“用考研炒作太笨了,风险太高。”这段回应再次冲上热搜,“迅猛龙回应考研炒作质疑”成为话题焦点。

纪录片里,她与考研名师刘晓燕的深度对谈,频频产出“金句”:

“诋毁本来就是一种仰望。”

“我已经不再纠结于向别人证明什么,只想知道自己到底还有多少可能。”

“事业是第一位,把事业做好,所有的东西都会有的,全世界吻上来。”

这些话让她的形象从“颜值网红”转向“既有美貌也有头脑的清醒大女主”,又一次赢得一波讨论热度。

可以看看微博智搜对于此事件的梳理,其通过时间线、关键节点、各方反应和后续影响的立体化呈现,结合权威信源与高热度博文的交叉佐证,让复杂事件的脉络变得清晰可循。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她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拟录取的消息曝光,就已引发热议。

消息一出,质疑随之而来。

有人说她“借考研营销炒作”,有人猜测她“靠颜值和流量走捷径”。争议声持续发酵,直到复旦大学官方明确回应“所有考生均按统一标准公平录取”。

她的笔试成绩223分(管综140分、英语二83分)、面试85分,总成绩79.67分。

自从公开考研分数后,她的粉丝数量一路攀升至731.4万。复播后,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接近9.8万。

她推荐的书单也一度霸榜微信读书。

为什么一个颜值主播的考研上岸,会引发如此长时间的讨论?

迅猛龙身上,叠加了两种看似对立的标签——“颜值网红”和“学霸”。

在固有的想象里,这两个身份似乎是互斥的:

前者依靠美貌和镜头感,后者依靠智力和毅力。一个在光鲜的流量场里赚得盆满钵满,一个在默默无闻的书桌前苦读备考。

可她却用一场考研,把这两种标签无缝衔接到自己身上。

在纪录片的开头,迅猛龙展示了备考期间的学习资料:厚厚的笔记、反复拆解的真题、密密麻麻的错题本。

她说自己是“有策略的小镇做题家”,备考期间,每天学习十一小时,复盘了四五十轮。那段时间,她焦虑得天天哭,但哭完擦干眼泪还会继续做题。

“学习和输入是很重要的事,老天爷在你年轻的时候给了你机会,如果不拼一拼,是真的很可惜。我不想在10年后回头,会因为自己没有继续往前而后悔。”她在镜头前这样说。

这种叙事让她的评论区变成大型励志现场,不少人因她的故事重新拾起考研计划。

与此同时,她也触碰到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为什么一个已经凭流量和美貌实现阶层跃迁的人,还要拿走原本属于普通人的机会?

东亚教育的内核是“努力改变命运”,但社交媒体时代的内核是“流量改变命运”,迅猛龙的故事恰好踩在两种叙事的交汇点上。

纪录片里还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她的母亲走进她的房间参观,转头对摄像机说:“现在有人整理就整整齐齐的,在家里就不是这样的。”

母亲希望女儿能和自己一起住,迅猛龙却平静地回应:“我不太想和家人一起住。”母亲立刻接话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奇怪。”

短短几句话,让人窥见她和原生家庭的距离感。在一场直播中,她曾落泪:“现在已经28岁了,这是给18岁和这10年的一个交代。把自己重新养了一遍。”

如果回溯迅猛龙的成长轨迹,会发现,考研并不是一个流量网红的突发奇想。

她既是流量时代的产物,也是东亚教育体系里一路成长的典型孩子。


 东亚小孩

1997年,许锴蓥(迅猛龙)出生在厦门一个典型的双职工家庭。

她的父母性格传统,信奉“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的成绩几乎决定了全家人的情绪起伏。一张考卷好不好,直接影响餐桌上的空气温度。

考不好是不被允许的。每逢成绩下滑,她都不敢回家,因为迎接她的,往往是父母冷冷的一句话:“如果真不想念了,那就早点去厂里打工算了。”

这种言语在她心里留下了长久的阴影,也逼着她变得要强。月考没考好,她会坐在餐桌边默默掉泪,哭到吃不下饭,而全家人只是沉默,没有一句安慰。

她的成长伴随了不少训斥。母亲后来回忆说:“当她的行为偏离轨道的时候,第一次、第二次提醒没用,第三次就直接‘啪’,一巴掌把她打醒。”

在这个家里,几乎没有情感的表达,父母关注的永远是分数和排名。

久而久之,许锴蓥学会了把情绪往心里藏,逐渐失去了向父母表达自我的欲望。

高考那年,许锴蓥的成绩不算拔尖,总分刚刚超过一本线十几分。

填志愿时,她犹豫了很久。担心报得太保守浪费分数,又怕填得太冒进掉档。

反复斟酌之后,她索性选择了台湾的淡江大学,觉得既能换个环境,也不算离家太远,也许是一条不一样的路。

大学四年,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她更多是在享受校园生活,日子过得轻松而模糊。

临近毕业时,她动过出国留学的念头,但很快打消了。她以为家里经济一般,负担不起出国的费用,于是退而求其次,申请了台湾本地学费较便宜的研究所。因为条件不足,最终没被录取。

2019年夏天,大学毕业,她从台湾回到厦门,准备正式进入社会。回家后才知道,父母其实早就为她留好了留学资金,她原以为的“负担不起”只是自己的判断失误。

有点懊恼,也有点失落。她随即进入一家国企实习,做文员。

现实并没有给她太多缓冲的空间。那段时间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职场的挤压感。同事们对她这个刚毕业的新人并不热情,甚至觉得她“很笨、什么都不会”。

就在这个时期,她的一位朋友创业,成立MCN公司,签约了一批身边漂亮的朋友做短视频,自然包括她。

当时,她没觉得这件事有多正式,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没有把它当作真正的职业选择。

谁也没想到,那一次“随便试试”的开始,她的人生轨迹就此转向。


成为颜值主播

镜头里的许锴蓥,脸型线条流畅而干净,眼角微微上挑,笑意带着几分钝甜。她的声线柔软,尾音不自觉地带点撒娇的调子。

正是这种天然的镜头感,让她在入驻抖音的第一个月,就迅速收获了超10万点赞。第一条视频爆火后,妈妈特意打电话告诉她,“你的视频好多人看到了。”

那是她第一次感到“网络或许真能带来机会”。

有了这份初步的反馈,她干脆辞掉工作,全职投入自媒体。白天拍视频,晚上开直播,生活节奏被绷得紧紧的。

可幸运并没有一直停留。几个月过去,她的账号几乎没有什么起色。直播间人数始终停留在二十来个,短视频的点赞也只有零星的一两百。

时间走到2020年6月,她开始觉得力不从心。朋友圈里,同学们陆续晒出各大公司的offer,或是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仿佛都走上了明确的轨道。

只有她,“一无是处,什么都拿不出手。”

那种无声的落差感,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自媒体这条路。

她开始重新思考未来,打算再次尝试读研留学。她报了语言班,开始背单词、刷题、准备申请材料,把时间再次切回到学生模式。

为了不再向家里要钱,她没有完全放弃直播。

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化完妆就开播,十点准时下播后赶去图书馆自习,晚上八点再回家。

那段日子,她常常觉得很苦。什么事情都要一个人去承担,也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即便如此,她还是坚持每天更新视频,像是出于一种不甘心的执拗。

2020年12月,考前的最后阶段,没有任何预兆,她的一条视频忽然爆火。那条打着紫色氛围灯的《龙秘书为何那样》,一夜之间评论和转发成倍上涨。

起初,她以为这是又一次偶然的幸运。

可接下来,她的更多视频陆续上热门,直播间的人数也从几十人一下子涌进几千人。她很快意识到,这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是真正的流量节点。

那一刻,许锴蓥选择抓住机会。留学考试的计划被彻底放下,她把全部精力都押在了自媒体上。

之后,短短4个月她涨粉400多万。

仔细想想,迅猛龙的走红并非全凭运气。

她节奏极快。直播间几乎不间断,互动频繁,及时回应粉丝诉求;再叠加她天然的颜值吸引力,很快就成为平台热门女主播之一。

“有人聪明,有人体力好,为什么长得漂亮不能成为一种职业优势?”她坦言。

她把主播看作一种“服务业”,核心是提供情绪价值。

下播后,她常常定制化地给粉丝回复语音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忙到天亮。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被看见、被记住”的感觉极具稀缺性。

她的直播间女性粉丝占比超过80%,她称粉丝为“闺蜜”“大小姐”。

在一次直播里,有粉丝质疑她是否真能记住熟悉的ID,她爽快地回应:“随便说一个,我都可以告诉你关于她们的信息,把前世今生报给你听。”

随后,她真的一一细数:哪位粉丝会画画,哪位送了她意大利手工定制雨伞,哪位微博改过名字、喜欢用颜文字。她甚至会偷偷去看粉丝的微博,记住她们发过的内容和生活近况。

美貌、声音与个性,让财富触手可及。但她依然没有放弃那个看似普通的读书梦想。


颜值之外,人生的方向盘在自己手里

“生活需要真实,靠滤镜和美颜走不远。”

在直播间消失三个月后,再次出现在镜头前,许锴蓥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上岸”。

作为颜值主播,她曾被放大镜般审视。“整容”“夹子音”“生图与精修的差别”,人们把她当成消费的符号,忽略了背后那个真实而复杂的个体。

但在流量盛行的时代,那些美丽泡沫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正如刘晓燕老师所评价的那样:“迅猛龙的美貌,是她最不值一提的优点。”

美貌终会老去,容颜总会褪色,真正支撑一个人走下去的,从来都不是镜头前的光环,而是对自我成长的渴望。

迅猛龙是倔强的。

“其实到现在这个阶段,我已经不再纠结于向父母和其他人证明什么,而是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可能,能走到哪里。”

她的野心并不藏着掖着。

“事业是第一位,把事业做好,所有的东西都会有的,全世界吻上来。”

从紫光灯下的氛围感女神,到凌晨三点的考研刷题人;从被消费的“花瓶网红”,到以真材实料的成绩打破偏见,许锴蓥完成了自我叙事的转变。

颜值是起点,但不是终点。对许锴蓥来说,流量会逝去,而她的选择和努力,则为她争取了更多未来的可能性。

“山外有山又如何,我外也有我。得不到我想要的,我就会得到更好的。”她说。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Top

1、中美互相“卡脖子”意味着什么

2、从轨道到低空,卡斯柯以智控技术赋能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卡斯柯介绍

3、罗马诺:布鲁日1000万签斯坦科维奇,国米有回购权和二转分成,罗马布鲁斯特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floome.cn/RFS/detail/yyzanr.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