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净土在当下”的方丈大师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7月24日清晨,方丈大师在微博上留下了迄今为止的最后一句禅理:
“净土在当下”。
他大概是悟了。净土可以在当下,但绝不会在裆下,可惜裆下的事既然捂不住,当下也就没有了他的净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敢情方丈大师这是以身说法,教化咱们开悟啊。
四十年前尘往事,到头来,终是梦幻泡影。只是他再也没有机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
佛门圣地or资本天堂?
从1987年接任住持开始,方丈大师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丈大师——他更像一个“CEO方丈大师”:注册超过700个商标,布局海外分寺,开发手游和盲盒,甚至以关联公司的名义豪掷4.52亿,购买郑州的商业用地……当游客在千年古刹中听见“阿弥陀佛”与“支付宝到账”的声音同时响起,每个人其实都知道,佛门,无非是另一片尘世罢了。
甚至,这里的等级比尘世更加森严,这里的欲望也比尘世更加膨胀。没办法,谁让这里的监管比尘世更加缺失呢。
功德箱里的疑云
方丈大师曾公开说,他的月薪只有700块,而寺里的收入,都用来维持寺庙运转和做慈善了。然而问题是,他们寺每年的门票+香火+文创,能赚上亿,我们却从没见过权威的第三方审计报告公示。
看来这事还得靠自觉。但自觉是靠不住的,哪怕是号称开悟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人的自觉,也是靠不住的。
想想看,当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如今方丈大师坐着私人飞机满世界“弘法”,还能指望他自觉?他还指望香客们自觉呐。
少室与嵩山,谁成就了谁?
说起香客,咱们得说句实在话:如果没有当年方丈的谋划,就不会有今天他们寺的成功;如果没有今天他们寺的成功,也就不会有如今嵩山景区的发达。
可是他们寺和嵩山景区管委会的恩怨纠葛,早已持续了多年:据说,早在2009年,两家就已经达成了协议,约定嵩山每卖出一张百元门票,他们寺分30块。然而到了2013年,两家却打起了官司。
他们寺告嵩山拖欠“分红”5200万,而“赖账”的嵩山却理直气壮地反问:
出家人要那么多钱干吗?
是啊,出家人要那么多钱干吗?敲木鱼的人打算盘干吗?
可是话又说回来,当年世尊释迦牟尼收下祇树给孤独园,又是干吗?那庭院,可是用黄金铺满了的啊。
其实这问题很好回答:黄金是空,名利是空,甚至佛也是空。“若见诸法非法,即见如来”。
然而这佛法,谁又能懂?
佛家之堕VS佛法之深
当高坐法台、宝相庄严、舌灿莲花的大师坠落神坛,人们难免会怀疑,那些所谓“佛法”,都是假的,是骗人的,是供不法之徒牟利的。
其实佛法自己也这样认为。《楞严经》说,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法灭尽经》,则描绘了众比丘“蓄养妻子,贪求无厌”的乱象。修佛的人,如果中了贪嗔痴三毒,堕入六道轮回,那也不过就是《水浒传》里的野和尚,然而佛法的伟大,却恰恰在于它清醒地认知到人性的弱点。
僧也是人。高僧也是人。说着“净土在当下”的高僧也是人。
我们或许早已忘了,僧不是佛。那谁才是佛呢?你是佛,我也是佛。
净土到底在哪?
每一次的高僧“塌寺”(高僧大概是不能“塌房”的吧),总会给人一种佛门亦无净土的感觉。
那么,世上到底有没有净土呢?
当然有。
六祖慧能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六祖慧能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六祖慧能还说,身本无一物,何故惹尘埃。
那各位说说,净土还能在哪?
净土还真就只能在当下。
在当下的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2、09年的9400万❗计算通胀后转会费排行:C罗3.26亿欧加盟皇马居首
3、博世高管表示汽车智驾绝不能免费,免费会带来灾难,如何看待他的观点?